去年一则籽料换宝马的新闻,刷爆了朋友,
还听说有人用酒去换籽料的,用字画换籽料的,真的是无奇不有。 那么,这古代有没有人也曾干过这样的事情呢? 如果说一块玉比北京十套四合院还贵,你相信吗? 这里就有一个真实的记录! 玉簪换房 这是纪晓岚在他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里的小故事。 原文:又尝见贾人持一玉簪,长五寸余,圆如画笔之管,上半纯白,下半莹澈如琥珀,为目所未睹。有酬以九百金者,坚不肯售。余终疑为药炼也。 译文:纪晓岚曾见过一商人拿着一支玉簪,五寸多长,圆如画笔的杆。上半截是纯白色,下半截晶莹清澈似琥珀,这是他从未见过的。有人打算用九百两银子买下来,商人坚决不卖。但是纪晓岚始终怀疑是用药物炼成的。 九百两银子是多少钱呢?乾隆十三年,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,一套院子四间瓦房只卖70两。他猜测九百两买玉簪的人和商人是一伙的,出高价是为了炒作这件玉簪。 由此可以看出,在古代就已经出现造假和炒作的现象了。 天价玉蟹 原文:五十年前,见董文恪公一玉蟹,质不甚巨,而纯白无点瑕。独视之亦常玉,以他白玉相比,则非隐青即隐黄隐赭,无一正白者,乃知其可贵。顷与柘林司农话及,司农曰:“公在日,偶值匮乏,以六百金转售之矣。” 译文:在五十年前,曾见过文恪先生的一只玉蟹。整体不是很大,但是颜色是纯白色,没有一点瑕疵,单看这只玉蟹时,和平常玉没什么不同;用其它的白玉一比,则其它白玉不是隐隐有青色,就是隐隐透着黄色或赭色,没有一块是正白的。这才知道这只玉蟹的可贵。不久前和户部尚书柘林说到这只玉蟹,他说:“先生在世时,偶尔缺钱用,以六百两银子的价钱转卖了。” 玉蟹这个故事,纪晓岚五十年前见过的一件玉器,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会一直惦记在心里呢? 是因为这件玉蟹颜色极白,并且举例说明:和其他的白玉一比,别的白玉都不白了。这样看来,此玉蟹的确是件罕见的珍品。而这件东西最后是以六百两的价格出手,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是认可美玉的价值的,且价格很高。 现如今好的和田玉已经是天价了,但相比古代的换几套四合院来说还是相形见绌。 不过,不管价值多少,和田玉在古代一直是皇家权贵们的专属,如今和田玉走入平常百姓家,也算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一种幸运吧。